學習醫學常識 擁抱健康生活|預防顱腦損傷及校園安全知識講座
|
瀏覽次數:3610 次 關鍵詞: 信息來源:陽光未來 時間:2023-05-27 11:30:11 |
為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學習醫學常識、增強家校溝通,我校邀請小學部0301班蔣洲駿的家長蔣銳醫生(普定縣人民醫院)進校開展“預防顱腦損傷及校園安全知識”講座,共同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推進醫療常識普及教育,為生命撐起堅實的“安全傘”。胡蓉老師進行主持,三年級全體師生參加。 01 預防顱腦損傷 兒童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無跡可尋,根據全國數據統計,兒童顱腦創傷是14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最常見原因,發生率是因癌癥和先天性疾病致死原因總和的2倍。可見,預防顱腦損傷、樹立安全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蔣醫生以孩子們喜歡的電影角色:神經外科醫生“奇異博士”,引入到醫學的“神奇世界”,為孩子們全面介紹了什么是顱腦損傷、在校園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孩子們認真聽講并積極參與互動回答問題,現場氣氛熱烈。 02 我們需要知道的安全知識 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行為安全嗎?蔣醫生將孩子們身邊易發生的危險行為用漫畫和圖片的形式呈現,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鮮活的案例,介紹孩子們需要知道的安全知識并設置互動環節,通過提問、答疑的方式增加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對安全知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03 膝腱反射 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蔣醫生邀請了兩組同學上臺進行膝腱反射實驗,一名同學坐于凳子上,另一名同學用叩診錘輕輕敲擊膝蓋,觀察有什么神奇表現。 試驗后,孩子們感嘆道,原來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如此重要,它們相互牽連,相互作用,時刻帶動著自己的身體運動著。 04 瞳孔對光反射 你知道嗎?健康的人眼受到光線刺激后瞳孔會立即縮小,移開光源后瞳孔迅速復原。若瞳孔對光反射異常,可能是昏迷顱腦外傷,腦出血,腦腫瘤等因素產生。 帶著對于眼睛的好奇心,孩子們積極舉手互動上臺進行瞳孔對光反射實驗,在蔣醫生專業指導下,一名同學用醫用電筒短暫照射另一名同學的一邊瞳孔并觀察。 觀察后兩名同學分別描述出自己看到的瞳孔變化,感受到了實驗的神奇,自己的眼睛原來如此敏感脆弱,我們更要愛護自己的眼睛,保護雙眼不受傷害。 05 止血包扎知識 繃帶包扎是外傷現場應急處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時正確的包扎,可以達到壓迫止血、減少感染、保護傷口、減少疼痛等目的。 蔣醫生在桌子上準備了幾樣止血包扎的醫療用品,模擬受傷場景,學生自行挑選一件進行操作,教師指導。隨后蔣醫生進行完整的止血包扎正確流程并提示注意事項。 06 魚刺卡喉的處理(在大人或老師指導下) 魚刺卡喉最常見的位置就是口咽部,再往深一點的地方可能被卡到喉嚨。如果此時強行喝醋、吞飯,很可能讓原本只卡在口咽部的魚刺,在吞飯的過程中進入士官更深處,此時若處置不當會很危險。 蔣醫生邀請幾位同學說出自己的做法后建議:1.保持鎮定;2.暫緩進食及吞咽;3.查看口腔辨別魚刺位置是否表淺;4.立即到就近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取出。 07 了解校園中突然出現暈厥的簡單處理(在大人或老師的指導下) 天氣日漸炎熱,校園中不時會出現同學暈厥的情況,蔣醫生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們闡述出現暈厥的原因。 孩子們回答后,蔣醫生專業的解釋到出現暈厥的常見原因:1.沒有按時進食(低血糖)2.腹瀉或其他因素導致身體水分或電解質不足(中暑或不愛喝水)3.心臟或大腦的疾病4.缺氧5.盧顱腦損傷及其他原因。 如果出現身邊的人發生暈厥情況你會怎么辦呢?蔣醫生建議:1.立即通知老師及校醫2.立即撥打120電話聯系急救車急救。 08 鮮花、掌聲與合影 此次講座內容豐富,生動有趣。不僅建立了有效的家校溝通,保持家長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而且通過專業的醫學知識講解也幫助孩子們學習了非常多日常生活中的醫學知識。 全體學生向蔣醫生行少先隊禮,獻上了紅領巾與鮮花向蔣醫生表示感謝與敬意。 安全無小事,希望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提高安全意識,提升防范能力,遠離危險,避免自身健康受到損害,做一個積極健康的“陽光學子”! |
返回 |